相關攝影, 布朗尼飛魚

【動物閃光】有非常之破壞也有非常之建設:鸚哥魚啃咬珊瑚礁的影響

2019-07-13 聯合報 文‧攝影/布朗尼飛魚

岩石和土壤承受經年累月的風化、溶解、磨蝕和搬運力量,造就峽谷、洞窟、惡地、岬角等多變的環境結構,提供了各種生物的棲息空間。

珊瑚礁和陸地岩石土壤不同之處,在於它會成長發育。珊瑚蟲在生長時會分泌碳酸鈣骨骼,隨珊瑚蟲死去之後,骨骼成為基座,新個體便成長於其上,而骨骼持續堆疊,珊瑚礁就會成長。但珊瑚礁和陸地岩石土壤一樣,也會受到侵蝕,它因海浪不止歇地拍打而碎裂,或因水流夾帶石塊滾動而損傷礁體。此外,在其間活動的鸚哥魚也會影響珊瑚礁。

鸚哥魚侵蝕珊瑚礁的本領很大,牠有堅硬的牙齒,有的種類咬藻,有些啃礁體混藻,還有的專吃珊瑚。在馬爾地夫的研究顯示,一尾圓頭綠鸚嘴魚每年啃咬達四百六十公斤的礁體,這是何等驚人的破壞力道!不過,鸚哥魚啃咬之後,所清出的空間能提供海綿、苔蘚蟲、海鞘等固著生物入住,令藻類與珊瑚都不會過度生長,又能讓固定在珊瑚骨骼的碳酸鈣變成細粒沉到海底,供其他生物作用,而牠吃食後排出的糞便混和小礫沙,更能成為珊瑚礁的底沙,是許多生物打造家園的建材。

國父說:「非常建設前,必先有非常破壞。」鸚哥魚在珊瑚礁徹底實踐這句話。

photo-2-1.jpg
白斑鸚哥魚(雌)。 文‧攝影/布朗尼飛魚

發表留言